冀连梅 | 老年人该不该吃阿司匹林预防心梗和脑梗的首次发作?过去20年,重要的转变值得注意!
前段时间,有网友给我留言,希望我写一写老年人吃阿司匹林的问题。我因为太忙没时间,就暂时搁置了。直到最近,身边一位老人因为听信传言,自己买阿司匹林吃,吃出了胃出血住院治疗,我才意识到应该尽快把这篇文章写出来,以帮助更多老年人更新对阿司匹林的认知,从而避免不必要的
前段时间,有网友给我留言,希望我写一写老年人吃阿司匹林的问题。我因为太忙没时间,就暂时搁置了。直到最近,身边一位老人因为听信传言,自己买阿司匹林吃,吃出了胃出血住院治疗,我才意识到应该尽快把这篇文章写出来,以帮助更多老年人更新对阿司匹林的认知,从而避免不必要的
体检报告一出来,很多人第一眼看的是血脂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,也就是俗称的“坏胆固醇”。数字如果飘红,尤其是超过3.4mmol/L,那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了。不是说你马上就要得病,但这事儿不管,早晚会出事。
胸口一闷,不少人以为是熬夜、压力大,或者吃得太撑。可你知道吗?真正危险的不是刺痛,而是那种说不清的“压着”感。心梗——心肌梗死,往往就是从这种“模糊”的胸痛开始的。它不吭声、不铺张,却能悄无声息地要命。我们今天要讲的,就是哪种胸痛不能拖,必须立刻就医。
别以为腿只是腿,它可不只是带你走路、站立的“工具人”。在一些医生眼里,腿部的某些小变化,可能正偷偷“剧透”着你的心脏健康,甚至可能是心梗到来的前奏。
他只是觉得小腿有点肿,走路有点沉,甚至连疼都谈不上,可短短三天后,突然在工作间隙倒地不起,送到医院时,已是严重心肌梗死。这不是电影情节,而是在门诊中反复出现的故事原型。腿部的变化,真的会预示心脏的危险吗?
他的目光从辽远夜空收回,看着身旁她的侧脸,捕不到她的眼神。他不敢开腔,更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根据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》,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超3.3亿,其中心梗发病人数逐年上升,每年约有超过70万人死于急性心梗。而令人扼腕的是,其中将近一半的人死于发病后的头5分钟内。
抢救室里,我们一边启用溶栓方案,一边联系导管室准备行急诊PCI。可惜,送到病房时他已经出现左心衰竭,肺部湿啰音明显,氧合极差。这个病人没有抽烟史,饮酒也不多,唯一的“爱好”,是饭后喜欢坐沙发上刷手机,一坐两小时起步。
67岁的大妈张阿姨,前一天还在跳广场舞,第二天清晨突然倒在了厨房门口。家人吓得赶紧拨打120,送到医院抢救。医生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,情况十分危急。抢救过程中,家属提到:她一直在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,怎么还会心梗?医生听完,眉头紧锁。
凌晨的急诊室,一位中年男子被紧急推进抢救室。他刚从健身房回家,还没来得及洗澡,就感觉胸口像被铁锤砸了一下。五分钟后失去意识。医生们拼尽全力让那颗濒临停摆的心重新跳动。心梗,就是这样毫无预兆地袭来。
霜降刚过,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突然听到“心梗”这两个字的频率高了?一到换季,特别是气温骤降,急性心梗像是突然扎堆儿出现。心血管病从不挑人,一旦盯上你,就不给你反应的机会。而50岁以后,尤其是晚上睡觉前的那一段时间,往往成了它悄悄“动手”的关键窗口。
清晨的市场上,68岁的王大妈在给孙子买早餐。正说着话,她下意识摸了下自己的耳朵,突然发现耳垂上多了一道斜斜的沟壑。前些日子,她总觉得耳朵“嗡嗡”作响,还时不时出现点刺痛。
这个季节,门诊和急诊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不是“我冷”,而是“我胸口堵得慌”。而背后的病因,往往不是剧烈运动、也不是情绪激动,而是血管在天凉之后的“收缩性应激反应”。
早期表现往往并不典型,不少人以为是胃胀、疲劳、焦虑,甚至只是轻微的胸闷而已。但一旦出现持续超过15分钟的压迫性胸痛、伴随呼吸困难、出冷汗、恶心呕吐、晕厥感,就要高度警惕了。
心脏病,尤其是心肌梗死(心梗),早已成为全球健康的一个重大问题。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,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许多人因心梗而早逝。
不少患者在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前,早已出现腿部异常,只是因为缺乏医学常识,错过了最佳就诊时机。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证实,下肢症状并非孤立存在,很可能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表现,而这正是心梗的主要诱因之一。
我们总以为心梗是老年人的事,是那种胖得走两步就喘的人才会得的病。但现实常常不讲道理,不讲逻辑,也不提前通知。你可能早上还在开会、下午还在带娃、晚上还在刷剧,下一秒,心脏就可能按下了“熄火”键。
张大伯今年62岁,退休后常见的爱好就是傍晚在小区慢步走、偶尔在健身区拉拉伸。他一直以为:“适当活动,心脏会更好。”
门诊里见得最多的,不是被心梗吓哭的患者,而是那些“后悔没早点重视腿部信号”的家属。医生讲再多数据,不如一句实话来得扎心:心梗不是突然发生的,而是身体早就给了暗示,只是你没听懂而已。
有研究显示,约有17%的心梗患者在发病前3个月内出现过下肢血流异常,包括麻木、酸胀、乏力等症状。这些表现并不剧烈,却隐藏着心血管狭窄、斑块脱落甚至血栓形成的风险。